中国毛皮网 - 毛皮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国际动态 | 国际政策 | 国内动态 | 国内政策 | 加工技术 | 交易会信息 | 毛皮辅料 | 拍卖会资讯 | 裘皮行业 | 养殖会议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裘皮行业 > 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“活杀”的毛皮内脏,“摘菜”的菜皮豆壳,源头大户怎么管?
F.biz | 商业搜索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“活杀”的毛皮内脏,“摘菜”的菜皮豆壳,源头大户怎么管?

信息来源:pppttt.com   时间: 2020-01-14  浏览次数:17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“活杀”的毛皮内脏,“摘菜”的菜皮豆壳,源头大户怎么管?

图说:菜场里的玉米,需掰断根茎,剥掉青皮,才能卖给消费者,产生一堆湿垃圾

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任天宝 杨建正 摄

  在上海,哪些地方是产生湿垃圾的“大户”?这些场所的湿垃圾“减量”如何推动?多少农产品拥有“净身入沪”的资格?市民对“净菜”的接受度又是怎样?湿垃圾是否有就地消纳的良方……元旦前后,本报记者兵分多路,来到菜市场、超市、批发市场、蔬菜基地,进行了一番深入调查。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“活杀”的毛皮内脏,“摘菜”的菜皮豆壳,源头大户怎么管?

图说:上农批市场里,清洁工定时开着垃圾车上门收取经营户产生的垃圾

难点1:饮食爱吃新鲜

  “7斤半牛蛙,53元。”“帮我杀一下,头、内脏和皮都去掉。”在普陀区真北市场的水产区,金阿姨来到老刘夫妻的摊位上买牛蛙,准备回家做一道干锅牛蛙。她告诉记者,杀牛蛙是技术活,自己不敢下手。更关键的,是一堆湿垃圾难处理。

  “去头去内脏,一共3斤9两。”处理好的牛蛙再上秤,竟然减重近一半,不可食用的部分多达48%,让人有些吃惊。递过袋子,老刘还不忘问一句:“牛蛙皮和内脏要带回家养花吗?”原来,有些市民会带走一些水产品的内脏,回家制作花肥。

  金阿姨又走到了蔬菜区域。“给我一根莴笋,莲藕也来一根,再拿几根玉米。”记者看到,因为摊主提前整理过,莴笋顶部只留下了少数几片叶子,根部也削去了外皮,但玉米却包着几层外壳。“很多人觉得玉米包着壳更新鲜更嫩,所以我们才会把它留着。”

  回家后,金阿姨开始摘菜。莴笋摘去叶子,再切掉一块有点老的根部;玉米剥去所有的外壳,轻轻扯下秧子;莲藕削去褐色的外皮;芹菜要一根根去掉绿叶,再剪掉根须。摘拣完毕,桌面上堆起了“菜叶小山”,而这些,仅是要做干锅牛蛙和清炒芹菜两道菜。

  “这不算多的,如果是吃蚕豆的季节,剥一碗蚕豆,要装两马甲袋的壳呢!”金阿姨说,上海人吃东西讲究新鲜,自家三口人,每天做一顿三菜一汤,再加上各种果皮、骨头,一天下来大概要扔掉超过一公斤的湿垃圾。“如果春天吃蚕豆,夏天吃西瓜,或者像今天杀个牛蛙,那就不止这点了。”

难点2:净菜增加人工

  在活蹦乱跳的牛蛙和新鲜的莴笋、玉米、莲藕等蔬菜变成一道干锅牛蛙之前,在它们走过生产基地、批发市场和小菜场等各个环节之际,能否拦下那一堆内脏和菜皮,从源头就减量?记者来到蔬果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,展开调查。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“活杀”的毛皮内脏,“摘菜”的菜皮豆壳,源头大户怎么管?

图说:蔬菜基地的粉碎机,用于制作微生物肥料反哺蔬菜种植

  在青浦区的春昌蔬果基地,老王正在大棚里采摘生菜,时不时把外层的黄叶剥下来,扔在一边,再把绿油油的生菜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筐中。“品相好才能卖得出去,像大白菜、青菜、生菜这些绿叶菜,我们在销售前都会摘掉黄叶或者有虫眼的叶子。但芥蓝、莴笋等蔬菜,还是会留下一些枝叶,因为光溜溜的不美观,影响销售。”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,这里的大棚每天会产出20吨蔬菜,基本都会去除外观不佳的不可食用部分,损耗率约为二成,争取“净菜上市”。而这4吨菜皮会进入粉碎机,制成微生物肥料后撒入土地。

  不过,并非所有的蔬菜在运出基地时都是“净菜”。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,记者就看到了一车车从全国各地而来的“毛菜”。中午时分,李姐把小板凳搬到了几大捆青蒜前,解开麻绳开始一棵棵整理。带着泥的黄叶和外皮被快速剥落到地上,露出青白的根茎,归成一堆后再扎起来。不远处,十字路口的正中间堆着占地约一平方米的玉米皮,经营户黄姐从麻袋里拿出一根玉米,熟练地掰断根茎,再剥掉青皮,只留下最里面的两层玉米皮。

  为什么不在生产基地去皮去黄叶?“农户不愿意。”李姐告诉记者,剥皮去根,意味着投入更多的人工。“农民采摘的时候,是一大捧从地里拔出来的,简单一捆就装筐了。你让他精挑细选?他才没那个工夫呢。”

  成本上涨也是重要原因。比如毛菜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元,挑拣后有了损耗,又花费了人工,价格就要涨到每公斤1.6元。收菜的贩子一比较,很可能还是选择价格低的,这不是吃力不讨好?此外,磕磕碰碰是长途运输中难以避免的问题,老菜叶也起到了部分保护作用,更让当地农户“不舍得”去除。但到了消费者的手中,统统变成了“不能承受”的湿垃圾。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“活杀”的毛皮内脏,“摘菜”的菜皮豆壳,源头大户怎么管?

图说:上农批市场里,“毛菜”整理后垃圾成堆

难点3:蔬果滞销腐烂

  每天少则七八次,多则十来次,老金都要开着垃圾车在上农批的市场里一圈圈转悠,定时让经营户把垃圾丢出来。这天中午,他从一名水果经营户的摊位上,收到了好几箱表皮皱起、还布着霉点的火龙果,全部扔掉。

  “卖不掉了,烂了,那就只能扔了。”记者看了看车上的四个垃圾桶,最多的就是腐烂的蔬果。老金说,每天收到的垃圾基本上分为两种,一是纸盒、包装纸、瓶子等,二就是各种不新鲜的蔬果,“要比菜皮多”,有时也会有腐坏的禽肉。

  事实上,卖不掉的蔬菜水果,是流通环节的湿垃圾“主力军”。一位超市从业人员告诉记者,因为难以精确预估每天的生鲜销售量,蔬果、禽肉、鸡蛋乃至于熟食的报废,不可避免。“一般来说,会先打折促销,比方说闭店前两小时开始买一送一,再卖不掉就只能报废了。”而在真北菜市,市场管理方也表示,每天会产生10吨左右的湿垃圾,除了烂菜叶等正常损耗,腐坏的蔬果也不在少数。

  “如果按照订单量供应,那就很少会产生损耗。但进入菜场、超市后,就容易发生卖不出去的蔬菜变成垃圾。”春昌蔬果基地的负责人表示,这也是基地近年来加大和新零售平台合作的原因,从源头上减少损耗,就是减少湿垃圾的产生。

  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钱文婷 任天宝

  【相关链接】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降解垃圾袋免破袋,垃圾处理机进小区,减量黑科技能帮多大忙?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净菜入城,我们准备好了吗?

征集“减量36计”

  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,今年,本报将继续举行“垃圾减量36计”征集活动,希望为垃圾“做减法”。无论是源头减量,还是资源循环利用,只要您有妙招高见或有报道线索,就可来稿。

垃圾减量36计·调查报告|“活杀”的毛皮内脏,“摘菜”的菜皮豆壳,源头大户怎么管?

图说:金海岸微信公众号二维码

  参与方式:关注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“金海岸”,在后台留言,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。金点子一经选用,将刊发于新民晚报。参与者也将获相应奖励,一等奖将获价值3000元的奖品,二等奖将获价值2000元的奖品,三等奖将获价值1000元的奖品。

我要爆料

联系电话:021-22899999

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毛皮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